索引号: | 11341700003244772R/202504-00035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城市城市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5-04-28 |
索引号: | 11341700003244772R/202504-00035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城市城市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25-04-28 |
市住建局(市城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
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体思路
2024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际,主动谋划,扎实推进住建城管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如下: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功能、提品质”,城市更新步伐提速。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以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为主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谋划实施57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一是城市路网建设不断加快。完善外联路网,九连山路(梅溪路至铜南宣高速段)、西环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城区外环青弋江大道全面闭合,城市“三环”全线贯通,薰化路上跨沪渝高速衔接段基本建成,响山路、玉山路等5条上跨(下穿)沪渝高速衔接段道路有序推进。畅通对内交通,完成丹桂园支路二期、西格路二期、兴业东路、城区道路微改造等12个市政项目,加快推进昭亭南路与林海路交口改造项目。二是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持续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二小滨湖学校、实验小学烟雨路校区、职业技术学院13-15#学生公寓、市人民医院改扩建二期工程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项目已基本完工,职业技术学院科创中心项目已完成主楼封顶。三是城市承载力稳步提升。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维度,完成城市体检报告编制。持续实施便民停车行动,全市新增停车泊位3.9万个。更新改造城市供排水、燃气管网257.37公里。完成市城市供水设施完善工程(备用水源优化调整部分)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一阶段项目建设。四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积极发行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券,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15个,惠及群众6700余户。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建设,建成口袋公园21个,绿道42.9公里,新增提升改造公园绿地97.27万平米。五是征迁项目扎实推进。督促指导“两区”完成土地3416亩、房屋569户、房屋面积11.39万平方米(其中宣州区完成土地2296亩、434户、8.16万平米;经开区完成土地1120亩、135户、3.23万平米)。
(二)“促发展、保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加快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形势,实现供求关系新平衡,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95.9亿元(含县市区),销售面积128万平米。一是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发挥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场联动效应,在全省率先推进住房“以旧换新”业务。三批次收购旧房304套,共去化新房263套。积极探索“老破小”区域“自主更新”改造新模式,邮政大院、宁国食品厂职工宿舍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探索“质优价优”商品房建设,满足和引领市场差异化需求,市属国企高品质住宅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强化因城施策。加快构建我市房地产“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迅速落实国家层面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提请研究延长市区两个既有房地产政策,与人才引进“宣十条”购房政策保持一致。2024年,享受政策赠送标准面积住房产权42人、赠送补贴面积2650平方米、折合房价款1590万元;受理审核“宣十条”各类人才购房补贴1242户,合计兑现补贴资金5288.88万元。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全市5批次共确认“白名单”项目13个,其中11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21.54亿元,11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贷款14.75亿元。三是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坚持职住平衡,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563套(间),完成率100%,发放租赁补贴1606户,完成率124.50%,改造城市危旧房68套(间)。四是妥善化解风险隐患。完成“保交楼”任务。恒大项目、时代大世界项目已交付。有序推进“保交房”工作。实施保交房“1+N+X”一揽子措施,按“一项目一方案”有序推进。我市纳入国家保交房信息系统推进的项目13个、房屋2704套,交付率92.49%,达省“保交房”交付要求。
(三)“办实事、惠民生”,城市精管善治水平提升。一是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强化“宛美红色物业”建设,全市719个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和党组织覆盖率、业委会(含物管会)组建率达到100%。开展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执法进小区行动,小区违规停车、飞线充电等现象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5.1万个,充电端口约3.2万个,清理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1.4万余处。二是优化公用事业服务。供水、供气企业报装、投诉等功能实现“皖事通”平台“一网通办”。完成鳌峰桥加固维修工程等142条道路和119座桥梁的巡查养护,整治市区不合格窨井盖284座。完成市政照明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维修路灯3100余盏,维护线路3600余米。三是完成市区环卫市场化改革。引入社会化企业参与清扫保洁、垃圾转运、环卫公厕管理、垃圾分类等环卫作业,市本级中心城区1379.3万平米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任务圆满落地。四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完成中心城区61平方公里城市“三维底图”搭建工作,完成“运管服”核心平台建设,并接入城市生命线、智慧停车和智慧路灯等行业应用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平台数据共享。2024年,生命线系统有效预警城市基础设施、燃气、桥梁、供排水等运行状况案件82件。数字城管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类问题86164个,立案派遣83179件,办结81580件,办结率达98.08%。五是做好“防违控违”工作。将违法建设纳入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和考核范围,实现违建问题闭环处理,全年市本级城市网格管理区共受理违法建设案件1960件。拆除新增违法建设6388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设3713平方米,基本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存量违法建设逐步消除”的工作目标。
(四)“优布局、激活力”,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2024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约367.6亿元,增速5.8%。一是加大帮扶力度。鼓励企业对照资质标准积极创造业绩,共推进2家企业升总承包一级资质,22家企业升总承包二级资质,1家企业升专业承包一级资质,3家企业升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二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超低能耗建筑四个方面明确我市绿色建筑发展任务和发展要求。全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271.12万平米,占比40.18%,竣工面积282.26万平米,占比40.46%。全市绿色建筑新开工面积124.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4.37万平方米,占比均达100%,民用建筑已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全市建筑光伏应用并网装机容量达401MW,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常态化开展资质动态核查、业绩核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每季度开展建筑市场检查,督促各单位履行主体责任,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名制管理实现全覆盖,在建项目更新率始终维持100%,管理人员综合平均到岗率保持在80%以上,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保支工作。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对市本级在建项目开展两轮全覆盖排查,梳理排查欠薪隐患项目14个,经持续攻坚,欠薪隐患项目全部有效化解,共计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3641万元,涉及农民工1750余人,岁末年初治欠保支工作圆满完成。五是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党建融合、县市联动、日常监督、随机抽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质量大讲堂、云课堂等培训工作。2024年,检查质量检测机构11家,并有序开展资质重新核定工作;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抽测2075批次,监督竣工验收项目122个。指导创建“云岭杯”优质工程39项、黄山杯9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24个工程项目投保总建筑面积达85.99万平方米,减轻企业“质保金”成本负担共计3200万元。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组织开展住宅工程“业主开放日”活动32次,开放建筑面积158.9万平米,涉及房屋292栋,惠及业主4600余户。
(五)“抓创新,促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一是传统村落保护不断升级。旌德县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绩溪县“数字保护绩溪”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开展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规划、单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打造线上博物馆,全景式、百科式展现传统村落独特魅力,已完成15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持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目前全市收运体系覆盖11415个自然村,全市累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35.4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三是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结合汛期动态监测等工作将新增符合条件的危房户补充纳入改造计划,全市累计完成418户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率达145%。四是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提升。加快推动传统建筑普查和修缮项目建设,宣城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案编制工作获全省试点,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项目入选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案例。启动市域传统建筑普查认定工作,全面摸清传统建筑家底,共认定公布传统建筑(含历史建筑)710处。
(六)“守红线、筑防线”,质量安全根基持续夯实。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行业安全管理责任,围绕建筑施工、城镇燃气、住宅小区、房屋安全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住建领域安全形势稳定。开展季度检查及建筑起重机械等专项检查7次,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280余份,发现并督促整改工程隐患2000余处。指导创建市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44项、省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5项、“四个工地”24项。二是规范消防审验流程。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各方主体消防安全责任,提供消防验收前置技术服务,将消防验收审批时间在法定15天基础上缩短了5天。全市共办理消防设计审查161项,消防验收187项,消防验收备案876项。三是保障供水供气安全。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严格规范燃气经营许可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液化气石油气供应站、人、车管理制度落实。督促市本级城市供水企业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供水水质合格率达100%。四是压实防洪排涝责任。多次开展防汛督查,对于发现问题均在汛前按处理意见完成整改,加强工作协调和指挥调度,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七)“优服务,提质效”,营商环境不断升级。一是审批服务不断优化。推进“一网通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以“工改”系统为切入点,统筹31家部门及7个县市区政府协同发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整体提升。年度共办理审批事项17301件。二是妥善化解各类诉求。2024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97余件,现场接待来访群众80余次。受理答复政民互动、市长热线等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诉、咨询和建议7157件。三是城建档案服务更加细致。全年共实施“城建档案工地行”活动9次,开展“送课进企”累计参训230人次。全年接收入库项目178个,档案总计10242卷,数字化进馆率100%。四是造价审计工作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市本级完成年度最高投标限价备案8项。完成招标文件审查93份,竣工决算审计项目34项,核减工程价款872万元。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二)重点工作计划
(一)2025年工作谋划
1.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一是持续实施城市体检评估和城市片区更新。科学开展2025年城市体检评估,围绕片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重点推进邮政大院、林业局宿舍等区域更新改造。聚焦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开发区、产业园区、高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配套,重点推进东部新区城市更新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和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全市计划更新改造城市供排水、燃气等管网183.3公里。围绕片区交通功能配套,打通双塔路、振兴路、昌盛路等城市支路和城市道路“微循环”。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品质。完成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科创中心等城市公共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停车难”问题,加快城市停车泊位建设,盘活路外停车资源,推进智慧停车,全市新增停车泊位4万个。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全市新建“口袋公园”9个、增建绿道87.5公里,组织开展“国球进公园”等活动,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效能。四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完成全市9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改造满意度。
2.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系统思维,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止跌回稳和转型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力促市场企稳。持续推进“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落地见效,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面停建未开工安置房项目,采取货币化(房票)方式安置,推进在水利、高速等重大项目征迁过程中优先进城安置。积极做好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的申报工作,认真落实住建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收购存量商品房有关工作的通知》(建保〔2025〕10号)要求,务实开展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安置房等工作。二是统筹监管服务,提振市场信心。修改预售资金监管办法,严格预售资金管理,保障项目安全。坚持房地产开发项目季度巡查帮扶制度,强化房地产项目日常服务和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房地产展销活动,提升市场活力,促进信心恢复。编制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建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新机制。三是守住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持续做好恒大项目资金问题、时代大世界房源分配问题等遗留矛盾化解工作。做好同曦黄金时代等重点项目跟踪监管和帮扶工作,防范产生新的烂尾问题。积极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实现“应进尽进”,有效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防范化解风险。四是探索创新模式,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商品房“以旧换新”进一步扩围开展,创新商品房“以旧换新”预售资金监管方式,积极搭建银企平台争取更好资金贷款支持政策。加力推进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加快宣州区邮政大院、郎溪县郎涛路等“自主更新”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引导更多有迫切需求的老旧房屋片区业主选择“自主更新”方式提升居住环境。深入推进“好房子”建设,加强对质优价优“好房子”试点项目支持和指导,提升项目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水平。编制宣城市“好房子”住房发展指引文件,立足宣城以皖南山地和缓丘为主的地貌特色,充分尊重皖南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注重显山露水的城市空间关系呼应,明确未来2-3年“好房子”建设思路。
3.加速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建筑业发展。会同各县市区对辖区建筑企业发展情况开展全面调研,全量掌握在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承揽项目情况。鼓励我市企业参与市外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等工作。与交通、水利部门对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大型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项目建设。指导各县市区会同统计部门指导辖区企业入库,实现产值颗粒归仓。二是优化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持续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升级改造,不断优化建筑业资质审批流程和审批服务,加大扶持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三是规范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保持实名制管理全覆盖。持续遏制建筑市场长期存在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资质、业绩动态核查等工作。四是开展工程质量品质提升行动。积极实施“全过程质量环节把控、全链条监管效能提升、全闭环质量问题整治”三大行动,积极探索拓展物业保修保险、电梯质量保修、屋面防水质量险等专项保险,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深入推进“业主开放日”制度,提升工程质量水平和住宅居住品质。五是继续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总结省级建筑光伏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经验,继续大力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建筑光伏应用场景。六是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建筑施工、燃气、环卫等行业领域企业为重点,聚焦治本攻坚“八大行动”。深化消防审验工作体系,探索开工前消防交底技术、施工过程中监督指导、竣工验收前前置服务工作机制,将消防工程施工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统一实施,加强对工程消防施工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监管。
4.深入推进城市治理水平现代化。一是持续优化运管服平台建设。厘清平台职责范围,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升级综合评价、决策建议两大子系统内容,对接城市生命线二期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等行业应用,做好对应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智慧园林、智慧渣土、建筑垃圾远程监管等应用场景接入。二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掌握涉及我局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好问题整改和行业监管、验收工作,确保应于2025年完成的涉及我局的生态环境问题按期或提前销号。整治好群众“家门口”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常态治理噪声、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和扬尘扰民问题。三是完善城市供水供气保障体系。积极申报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项目中央预算资金,推进餐饮等场所“瓶改管”“气改电”。推进“引港入宣”原水工程。督促市本级城市供水企业强化生产质量安全,确保供水水质稳定达标,继续提高供水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指导制定东部片区及西南部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具体工作方案,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监管。四是系统强化城市内涝治理。落实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定期检查排涝泵站、涵闸等设施设备管护责任落实情况。深入开展城市内涝点排查整治,严格落实防洪排涝职责。五是抓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持续推进“宛美红色物业”建设,强化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管理和“话说物业”等留言平台反映问题化解的跟踪督办,大力整治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加快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社区代管小区向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过渡,落实信用评价和红黑榜制度,规范物业服务项目招标管理和标后履约监督。
5.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继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不断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各县市区进一步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常态化动态监测和排查,完成655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持续做好农房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确保整治措施长期有效,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严防产生新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加强保洁员队伍及设施建设,提高保洁质量,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积极配合开展山水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生态振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提升。三是持续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做好传统村落评估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宣城市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机制。重点开展全域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普查、建档、挂牌工作。做好传统建筑修缮省级试点项目实施,开展传统建筑抢救性修缮。高效推进泾县、旌德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实现县域传统村落资源规模化、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发展。四是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指导县市区加快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批复。推动市区内有保护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落实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和省级规划要求,完成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方案编制,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更新工作。
6.持续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持以问题和“群众有感”为导向,聚焦住建领域,全面排查和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办好“整治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公共收益问题”、“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问题”等3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大力推进“整改棚改居民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整治拖欠建筑农民工工资问题”等10个部级重点项目整治。扎实抓好“深入推进安置房分配环节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2个省级重点项目整治工作。
主办: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城市城市管理局) 承办: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城市城市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3418000026
地址:宣城市宣州区昭亭南路与梅园路交叉口东南角 邮编:242000 运维电话:0563-3022620 邮箱:xczjwbgs@126.com
宣城市政府 版权所有皖ICP备19008042号-1 网站统计 皖公网安备 34180002000318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