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绩溪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方针,积极培育乡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绩溪县共认定32名县级工匠,同时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完成30名市级工匠的认定工作,并严格按照市局要求,认真做好乡村工匠相关信息统计工作。
工匠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工匠的认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以及“三农领域”其他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他们凭借精湛技艺,带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实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坚实的本土人才支撑。
坚守匠心,传承徽墨技艺。章辉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市级乡村工匠,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对徽墨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徽墨不仅是书画创作的重要媒介,更因其造型精美、雕刻考究,成为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收藏价值的工艺品。2010年,在绩溪县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为满足市场需求,章辉武和父亲共同创办了绩溪县徽记胡开文墨厂。在制墨过程中,章辉武始终坚守传统,拒绝使用工业化设备,坚持手工制墨。手工制墨工序繁杂,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益求精,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墨锭的质地。但章辉武毫无怨言,他表示:“为了让墨中的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每一块墨坯都要经过千杵万揉充分捶打,同时还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只有敲打得恰到好处,墨泥才会变得细腻均匀,韧性也会增强,所以有‘墨不厌捣’的说法。每次在墨厂闻到那丝丝墨香,我就不觉得累了。”一块优质徽墨,需历经几十道工序方能制成,直至今日,绩溪县的徽墨传承人依然坚持纯手工、传统工艺制作,让徽墨的独特魅力得以延续。
跨界深耕,弘扬徽派文化。而在绘画与砖瓦技艺领域,朱玉庆同样成绩斐然。1965年,年仅13岁的朱玉庆便跟随父亲踏上了砖瓦匠的学艺之路。除了砖瓦技艺,他在绘画方面展现出惊人天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一座古老徽派建筑墙上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色彩搭配所吸引,从此便开启了自学绘画的征程。他购买大量绘画书籍,日夜钻研,还常常前往古老徽派建筑前,仔细观察墙头画的图案与色彩,从中汲取灵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他的墙头画逐渐形成独特风格,色彩鲜艳夺目,生动展现了徽派文化的精髓,很快在当地声名远扬。2024年,朱玉庆荣获省级非遗徽州墙头画传承人的殊荣,并被认定为市级乡村工匠,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传承弘扬徽派文化的巨大鼓励。
薪火相传,筑牢文化传承根基。这些乡村工匠们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实际行动向年轻人传授高超技艺与文化内涵。他们的坚守与传承,让绩溪县成为传承徽派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绩溪县将继续加大乡村工匠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魏硕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