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自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来,安徽省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从源头上、手段上、服务上打出“组合拳”,不断严格规范涉企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从源头上把关规范涉企检查。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一方面除“双随机”、群众举报、上级交办、专项行动、在线数据异常、已公开的年度执法计划任务等执法检查事由外,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不再另行赴企开展执法检查。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排查整治活动,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引入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从法律专业角度开展案件合法性合规性审查,审查意见由执业律师执笔确认。今年来,未接到一起执法不规范、执法频次过高、逐利执法等情况反映,进一步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
从手段上把关应用智慧监管。为进一步减少赴企现场执法检查频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非现场检查,积极探索运用环保用电监管新模式,对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安装用电采集设备,将用电工况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环保治理设施启停情况24小时不间断远程监控,通过网络监控手段发现违法行为的监管事项变“主动查”为“触发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干扰。目前,全市共有413企业接入环保用电监管平台,涉及化工、农药、橡胶、砖瓦、铸造等环保重点监管行业。今年来,通过用电监管手段,查办1起污染防治设施停运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案。
从服务上把关提升检查质效。制定出台《做好建设项目全流程靠前服务的若干措施》《关于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机制优化为企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建立“环保全流程服务监测点”,在全市选取300家企业作为监测点,及时办理企业反映的环保问题和诉求。搭建全流程环保靠前服务网上平台,从项目落地、审批、建设、运营、终止各阶段全流程引导企业环境守法,降低环境违法风险,助力企业成长壮大。出台《行政处罚从轻裁量工作指引》《免罚清单外办理不予行政处罚环境违法案件工作指引》,细化从轻处罚、不予处罚办理程序和认定标准,全市生态环境从轻、免罚案件办理更加规范。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办理不予处罚案件6件,免罚金额19.9135万元,未采取责令停产限产、责令恢复原状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执法手段,切实为企业减负、让企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