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胡体红 徐秀云
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增收致富。
202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绩溪县用心琢磨“土特产”这三个字,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大力推动绩溪小黄牛“本土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
绩溪小黄牛行情真的“牛”
绩溪小黄牛属皖南牛,是安徽优良的地方牛种之一。近日,记者在该县采访时了解到,2024年以来,国内牛肉行情普遍低迷,西杂牛肉的价格在每斤35元左右。而绩溪小黄牛肉仍维持每斤50元左右的高价位,且供不应求。
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旺源生态养殖场负责人曹雪飞,从2009年开始,专门从事绩溪小黄牛养殖。这阵子,他和家人正忙着种植春玉米和牧草。
“目前存栏小黄牛40多头,喂牛的饲料就是这些玉米秸秆和牧草。”曹雪飞说,春节前,他卖了一批小黄牛肉给杭州、上海、南京的老客户,价格跟往年一样,每斤55元。“小黄牛肉是咱绩溪的土特产,他们认准了这个‘独一份’,这几年每年都买。”
“产品受欢迎,销路才不愁啊。2024年我养了113头小黄牛,陆续销售近百头。”该县临溪镇周坑村振华牛家庭农场负责人余振华乐呵呵地说,目前养了24头牛,全年准备养牛80头。
政府有为助市场有效。在小黄牛市场拓展和品牌塑造方面,绩溪县整合养殖、加工、电商等资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助力优质牛肉“出圈”;“绩溪小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绩溪小黄牛以‘特’取胜,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绩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胡嘉彦告诉记者,2024年全县小黄牛饲养量达1.33万头,出栏0.76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亿元。
政策护航肉牛产业成长
念好“土”字诀,政策支持很重要。
“对新建或改扩建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干草棚,每平方米补助不高于150元;对单户收贮适饲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的,每吨补贴不高于35元;对年新增存栏50头至100头的养殖场(户)一次性补助不超过3万元……”为推进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绩溪县出台《关于推进绩溪县黄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及配套《绩溪县支持黄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产业成长。
“从规模养牛奖补,到秸秆饲料化补助,从实施特色产业帮扶到户项目,到落实肉牛养殖保险,政策的引领性和针对性都很强。”胡嘉彦介绍,2024年,全县里发放规模养殖场与基础母牛补贴90万元,兑现养牛大户产业奖励补助14.2万元;肉牛保险覆盖6497头,理赔金额90余万元。
“2024年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发放补贴45.7万元,惠及30户养殖户。”胡嘉彦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启动第二批秸秆饲料化奖补申报,将对6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秸秆堆放大棚进行奖补。
绩溪县还通过项目支持,强化示范引领,推动绿色低碳畜牧业发展。
“2024年,振华牛家庭农场获得省级生态农场称号,农场实施的‘黄牛养殖设施提升项目’获得26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临溪镇的必盛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板桥头乡的奔奔养殖家庭农场跻身宣城市生态美丽牧场行列。”绩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邵智骅介绍,安徽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皖南牛产业项目,助力绩溪小黄牛产能扩大。
据统计,目前该县存栏10头以上的专业肉牛养殖户超120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6家,带动1300多农户养殖小黄牛。
科技助力养殖效益提升
念好“土”字诀的另一步棋是,开展小黄牛品质测定、抓好生态养牛技术培训。
2024年元月份,绩溪县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洪瑜技术团队,对“放牧+补饲”条件下饲喂的皖南牛(绩溪小黄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西杂牛)分别进行品质测定。
“从测定数据来看,绩溪小黄牛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西杂牛,大理石花纹与雪花肉比例丰富。其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均超过西杂牛。”刘洪瑜介绍,这些是决定绩溪小黄牛肉独特口味与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
“今年,我们将与绩溪肉牛养殖企业联手,开展绩溪小黄牛的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工作,更好地保留绩溪小黄牛的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助力养殖效益提升。”刘洪瑜说。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该县还邀请省农科院、安农大专家开展技术推广10余次,培训养殖户及乡村农技员200余人,绩溪小黄牛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借助科技赋能,绩溪县着力推动小黄牛全产业链建设。2024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1400余万元,在板桥头乡蜀马村和长安镇马道村实施皖南牛(绩溪小黄牛)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500头规模的绩溪小黄牛育种示范场和年屠宰2万头的加工厂,现已建成。引入绩溪赢财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乡镇平台公司合作运营,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胡嘉彦介绍。
绩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汪卫锋表示,围绕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养殖、品牌价值提升等重点,2025年将继续从“源头”发力,加大本土小黄牛的育种扩繁力度,同时打好产业“接二连三”组合拳,推动绩溪小黄牛产业朝着“量质齐升”的目标迈进。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