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耕备耕关键期,安徽省绩溪县抢抓农时推进绿色农业发展。2024年冬季以来,该县通过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组织农户积制腐熟农家肥1500余吨,为2000余亩耕地备足“生态营养餐”,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节本增效”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冬闲变农忙,生态肥生产掀热潮。在长安镇田间地头,农户们利用冬闲时节将鸡鸭粪等畜禽粪便与秸秆科学配比,通过60-90天的堆沤发酵,制成富含有机质的腐熟农家肥。这种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又为春耕储备了优质基肥。
春施有机肥,沃土增收双见效。据县农业农村局数据,今春将在水稻、玉米、菊花等主栽作物种植中,按每亩500-1000公斤标准施用农家肥。经测算,该举措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3g/kg,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预计减少化肥使用量15%~30%以上,亩均节约成本约66元。
循环农业链,绿色发展可持续。“农家肥的推广实现了多重效益。”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土肥站技术人员介绍,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提升了菊花等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竞争力,更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全县已建立“养殖-堆肥-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