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方志年鉴 > 志苑钩沉

【方志里的宣城节】元宵节

发布时间:2025-02-13 17:01 信息来源:宣城市及县市区一轮志书 宣城文旅 图片来源:宣城文旅 宣城发布 《绩溪年鉴》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正月十五闹元宵,也叫“灯节”,民间有“元宵大似年”之说,在宣城部分地区也称作“小年”。


 是日家家吃汤圆(元宵),也有吃饺子的。泾县家家食油饺,晚餐全家共餐称吃“年饭”。这一天,旧时各地都要烧香祭祖,宁国人称“送祖”,旌德旧有“送祖接灶”之俗,于黄昏揭下中堂祖宗画,入祠保存,晚筵后接灶神归位。


 灯会是元宵节当之无愧的“主角”。晚上,宣城各地花灯陆续上街,花市灯如昼,礼炮、焰火齐放,五彩缤纷、火树银花。龙灯、马灯、狮子灯、麒麟灯……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其中郎溪的小马灯十番锣鼓、千样打扮,伴以流星,引人入胜;广德的马灯附有多样“神灯”,如“上八宝”“下八宝”“四大妖”“四小妖”,还有“四茶盘”“四茶篓”组成的采茶灯和“捧花瓶”“滚盾牌”“飞蝴蝶”组成的十二彩灯。出灯时,号角齐名、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浩浩荡荡,气氛十分热烈。宣州的高跷灯有多种人物扮相,跷高人更高,玩起来动作灵便、有惊无险。是日家家处处点灯,泾县人在屋内各处旮旯点油灯(陶瓷烧制的小杯),彻夜通明。玩灯起灯一般在初十前后,“圆灯”在十五以后。客籍人用面粉做成各式小灯,叫做面灯。



 元宵民俗活动最为隆重的,要数绩溪县。旧时从正月十五至十七三夜举行灯会,瀛洲、大仁里、周坑、华阳一带盛行舞狮、舞龙灯、孔灵舞鲤鱼,上庄、旺川一带除灯会外,清末民国初还举行“神猪比赛”,宰杀好的数十至数百头肥猪陈列于宗祠或神庙中,兆人口平安、五谷丰登。伏岭正月十四至十六夜游灯、舞狮、表演徽剧,北村古例于正月十三至十七夜舞板龙灯。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初二或初三仅舞一夜。小孩玩兔灯、火马灯、扁鼓灯、绣球灯,放花筒、爆竹。亦有乡、里请班演戏或搭挂灯清唱,称唱灯棚。县城十八日夜送灯,各坊、里新婚人家备鸡子、糖果、瓜子、花生迎接状元灯挂于新娘房,来年生男还一堂(四盏)状元灯,生女还一堂花果灯。80年代后,元宵节还组织秋千台阁游街,盛况空前,21世纪后则组织“欢乐腰鼓赛”等群众活动或举办“徽山情”等文化艺术节。


 “不出元宵都是年”,在中国人的情感中,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象征着团圆、圆满,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宣城市连续举办三届“春节民俗文化季”活动,分阶段举行,从年前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在北门老街举行多场民俗巡演和舞台演艺,展示宣州区双龙舞、传统舞狮,郎溪县龙村湾龙灯、小马灯,广德市汪村舞狮、火狮灯,宁国市畲族婚嫁、胡乐鱼灯,泾县蔡村滚龙,绩溪县板龙舞、火狮舞,旌德县跑竹马、嬉鱼灯等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部分表演已纳入“非遗”。舞台演艺则包括戏曲专场、综合文艺汇演、皖南花鼓戏和曲艺专场等,并举办了送春联活动,为市民送上新春祝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