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业务研究 > 党史研究 > 革命遗存

江干臣故居

发布时间:2023-06-28 10:00 信息来源:宣州区委党史地方志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江干臣故居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三里村江家场村民组,建筑占地面积85平方米。

江干臣,原名江涛,化名江干臣,1906年春出生于孙家埠江家场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冬,江干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田道生、祖晨等人成立了宣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宣城领导小组。11月,该小组发展成为中共宣城独立支部,江干臣任组织委员。独立支部成立后,江干臣回到孙埠组建农民协会,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27年底,他在阮村(含江家场)、水巷、董村以及水东岔山一共建立了2个党支部和2个党小组。

1928年4月,江干臣与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派来的周心抚等人组建中共宣城县临时委员会,周心抚任书记,江干臣和谢××任委员。江干臣在恢复了阮村、水巷党支部后,又在板桥渡的崂山、上河杨村和陈村各建立一个党支部。不久,赴安庆读书。

1931年2月,中共宣城县委在孙家埠成立不久,江干臣回到宣城,并先后担任宣城县委委员、团县委书记和县委书记。193112月,中共宣城县委发展为中共宣城特委,领导宣(城)、宁(国)、泾(县)、旌(德)等县的党组织,江干臣为特委委员。19331月,江干臣在上海被捕入狱。1936年秋,在组织营救和其亲友的多方疏通下,江干臣被释放出狱,回到家乡。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宣城。江干臣在孙埠组织“七人七枪”抗日游击队,号召群众保卫家乡。19388月,江干臣得知新四军军部迁到泾县云岭后,便在当地动员几十名进步青年,送至新四军教导总队受训。

1939年4月,皖南特委先后派罗白桦、孙宗溶、洪琪(女)到孙家埠开展工作。罗白桦、孙宗溶、洪琪在孙家埠成立了中共宣城特别支部(简称“特支”),领导当地的抗日斗争。江干臣利用其在当地的特殊身份,密切配合“特支”工作,使孙家埠地区的青抗会、农抗会、商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迅速成立,群众抗日活动日益增多,革命形势发展很快。

中共宣城特别支部在孙家埠成立不久,随着党组织力量的壮大,特别支部于8月改为中共宣城县工委,罗白桦任书记,孙宗溶任组织、宣传部长,江干臣为委员并负责统战工作。

1940年1月,中共宣城县工委改为中共宣城县委,孙宗溶任书记,江干臣任县委委员、统战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江干臣先后就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安徽省委财贸部副部长、全国农业展览馆党组书记兼馆长等职务。19823月,江干臣在参加省政协会议期间,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7岁。

江干臣故居现保留三间房屋,保存较好,基本无损毁。

2021年7月,孙埠镇政府拨款4万元修建了江家场红色史料陈列室,该陈列室占地约15平方米,位于孙埠镇三里村江家场组烈士陵园旁。室内陈列有江干臣的衣物、箱子、书信、煤油灯等遗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